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
作者:
發明設計人:孔德云; 浦恩帥; 祁守高; 劉飛; 夏千; 柏玉龍; 溫海松
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
【授權公告號: CN220222281U;申請權利人:蘇州博達特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發明設計人:孔德云; 浦恩帥; 祁守高; 劉飛; 夏千; 柏玉龍; 溫海松;】
摘要: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屬于上料裝置技術領域,包括支撐架、傳送結構和定位板,所述傳送結構包括驅動電機、同步帶輪和傳送帶,所述驅動電機連接在所述同步帶輪上,所述傳送帶套設在所述同步帶輪上,所述同步帶輪連接在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通過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支撐架上,相鄰兩個所述固定架之間設置有若干個連接架,所述連接架上設置有傳感單元、阻擋單元和識別單元,所述定位板位于所述連接架的正上方,所述定位板連接在所述傳送帶上,所述定位板上設置有定位槽。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傳送結構底部設置識別單元、傳感單元和阻擋單元,從而滿足不同產品的高精度上料,使得上料裝置可適用于多種產品的上料。
主權項:
1.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架(1)、傳送結構(2)和定位板(3),所述傳送結構(2)包括驅動電機(21)、同步帶輪(22)和傳送帶(23),所述驅動電機(21)連接在所述同步帶輪(22)上,所述傳送帶(23)套設在所述同步帶輪(22)上,所述同步帶輪(22)連接在固定架(5)上,所述固定架(5)通過固定板(4)固定在所述支撐架(1)上,相鄰兩個所述固定架(5)之間設置有若干個連接架(6),所述連接架(6)上設置有傳感單元(7)、阻擋單元(8)和識別單元(9),所述定位板(3)位于所述連接架(6)的正上方,所述定位板(3)連接在所述傳送帶(23)上,所述定位板(3)上設置有定位槽(10)。
摘要: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屬于上料裝置技術領域,包括支撐架、傳送結構和定位板,所述傳送結構包括驅動電機、同步帶輪和傳送帶,所述驅動電機連接在所述同步帶輪上,所述傳送帶套設在所述同步帶輪上,所述同步帶輪連接在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通過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支撐架上,相鄰兩個所述固定架之間設置有若干個連接架,所述連接架上設置有傳感單元、阻擋單元和識別單元,所述定位板位于所述連接架的正上方,所述定位板連接在所述傳送帶上,所述定位板上設置有定位槽。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傳送結構底部設置識別單元、傳感單元和阻擋單元,從而滿足不同產品的高精度上料,使得上料裝置可適用于多種產品的上料。
主權項:
1.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架(1)、傳送結構(2)和定位板(3),所述傳送結構(2)包括驅動電機(21)、同步帶輪(22)和傳送帶(23),所述驅動電機(21)連接在所述同步帶輪(22)上,所述傳送帶(23)套設在所述同步帶輪(22)上,所述同步帶輪(22)連接在固定架(5)上,所述固定架(5)通過固定板(4)固定在所述支撐架(1)上,相鄰兩個所述固定架(5)之間設置有若干個連接架(6),所述連接架(6)上設置有傳感單元(7)、阻擋單元(8)和識別單元(9),所述定位板(3)位于所述連接架(6)的正上方,所述定位板(3)連接在所述傳送帶(23)上,所述定位板(3)上設置有定位槽(10)。
要求:
1.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架(1)、傳送結構(2)和定位板(3),所述傳送結構(2)包括驅動電機(21)、同步帶輪(22)和傳送帶(23),所述驅動電機(21)連接在所述同步帶輪(22)上,所述傳送帶(23)套設在所述同步帶輪(22)上,所述同步帶輪(22)連接在固定架(5)上,所述固定架(5)通過固定板(4)固定在所述支撐架(1)上,相鄰兩個所述固定架(5)之間設置有若干個連接架(6),所述連接架(6)上設置有傳感單元(7)、阻擋單元(8)和識別單元(9),所述定位板(3)位于所述連接架(6)的正上方,所述定位板(3)連接在所述傳送帶(23)上,所述定位板(3)上設置有定位槽(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單元(7)的數量有2個,分別位于所述定位板(3)兩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單元(7)包括連接板(71)和傳感器(72),所述連接板(71)連接在所述連接架(6)上,所述傳感器(72)連接在所述連接板(71)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識別單元(9)包括L形連接板(91)和RFID識別裝置(92),所述RFID識別裝置(92)連接在所述L形連接板(91)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單元(8)包括伸縮氣缸(81)、限位板(82)和抵接頭(83),所述限位板(82)連接在所述連接架(6)上,所述伸縮氣缸(81)穿過所述限位板(82)延伸至所述連接架(6)頂部,所述抵接頭(83)連接在所述伸縮氣缸(81)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架(6)內側壁上設置有固定塊(11),所述固定塊(11)上設置有自動阻擋塊(12)。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3)底部設置有滾動輪(13),所述滾動輪(13)滾動連接在所述固定架(5)的內側壁上。
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上料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
背景技術
上料結構是自動化加工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結構,因此結構應用范圍很廣。
現有的產品上料裝置大多采用將產品放置在傳送帶上傳送,然后使用機械手對其進行抓取上料。
但是現有的產品上料裝置上料產品單一,只能對單種產品進行上料,無法實現多種產品上料,使得上料精度和適用性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為了解決現有的產品上料裝置上料產品單一,只能對單種產品進行上料,無法實現多種產品上料,使得上料精度和適用性差而提出的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包括支撐架、傳送結構和定位板,所述傳送結構包括驅動電機、同步帶輪和傳送帶,所述驅動電機連接在所述同步帶輪上,所述傳送帶套設在所述同步帶輪上,所述同步帶輪連接在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通過固定板固定在所述支撐架上,相鄰兩個所述固定架之間設置有若干個連接架,所述連接架上設置有傳感單元、阻擋單元和識別單元,所述定位板位于所述連接架的正上方,所述定位板連接在所述傳送帶上,所述定位板上設置有定位槽。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傳感單元的數量有2個,分別位于所述定位板兩端。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傳感單元包括連接板和傳感器,所述連接板連接在所述連接架上,所述傳感器連接在所述連接板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識別單元包括L形連接板和RFID識別裝置,所述RFID識別裝置連接在所述L形連接板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阻擋單元包括伸縮氣缸、限位板和抵接頭,所述限位板連接在所述連接架上,所述伸縮氣缸穿過所述限位板延伸至所述連接架頂部,所述抵接頭連接在所述伸縮氣缸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連接架內側壁上設置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上設置有自動阻擋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定位板底部設置有滾動輪,所述滾動輪滾動連接在所述固定架的內側壁上。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傳送結構底部設置識別單元、傳感單元和阻擋單元,當將產品放置在定位槽內,驅動電機驅動同步帶輪進行轉動,從而帶動傳送帶進行轉動,使得產品在定位板的帶動下進行移動,當經過第一個傳感器感應,定位板到達相應的位置會停止,識別單元對定位槽內的產品進行識別,識別后,定位板繼續在傳送帶的帶動下移動,經過第二個傳感器時停下,機械手將其抓取對應的位置,從而滿足不同產品的高精度上料,使得上料裝置可適用于多種產品的上料。
2、本實用新型中,通過設置阻擋單元和自動阻擋塊,當第一傳感器或第二傳感器受到感應時,會將信號發送到阻擋單元和自動阻擋塊,阻擋單元中的伸縮氣缸進行伸縮,將抵接頭抵接在定位板底部中間,自動阻擋塊上的阻擋塊自動伸出,將抵接頭抵接在定位板底部測端,從而將定位板進行移動,避免定位板在傳送帶的慣性下繼續前行,提高停止位置的精度,便于提高識別單元對產品識別的精度和機械手對其進行抓取的精度,同時定位板底部設置有滾動輪,滾動輪滾動在固定架的內側壁上,避免自動阻擋塊和阻擋單元對定位板進行抵接時,將定位板抵出固定架。
3、本實用新型中,定位板頂部兩端設置有提手,便于手持提手將定位板放置在固定架上或從固定架上拿出。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中傳送結構、傳感單元、識別單元和阻擋單元的細節圖。
圖2為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的立體圖一。
圖3為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的立體圖二。
圖例說明:
1-支撐架;2-傳送結構;21-驅動電機;22-同步帶輪;23-傳送帶;3-定位板;4-固定板;5-固定架;6-連接架;7-傳感單元;71-連接板;72-傳感器;8-阻擋單元;81-伸縮氣缸;82-限位板;83-抵接頭;9-識別單元;91-L形連接板;92-RFID識別裝置;10-定位槽;11-固定塊;12-自動阻擋塊;13-滾動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適用多種產品上料的轉運裝置,包括支撐架1、傳送結構2和定位板3,所述傳送結構2包括驅動電機21、同步帶輪22和傳送帶23,所述驅動電機21連接在所述同步帶輪22上,所述傳送帶23套設在所述同步帶輪22上,所述同步帶輪22連接在固定架5上,所述固定架5通過固定板4固定在所述支撐架1上,相鄰兩個所述固定架5之間設置有若干個連接架6,所述連接架6上設置有傳感單元7、阻擋單元8和識別單元9,所述定位板3位于所述連接架6的正上方,所述定位板3連接在所述傳送帶23上,所述定位板3上設置有定位槽10。
所述傳感單元7的數量有2個,分別位于所述定位板3兩端。
所述傳感單元7包括連接板71和傳感器72,所述連接板71連接在所述連接架6上,所述傳感器72連接在所述連接板71上。
所述識別單元9包括L形連接板91和RFID識別裝置92,所述RFID識別裝置92連接在所述L形連接板91上。
所述阻擋單元8包括伸縮氣缸81、限位板82和抵接頭83,所述限位板82連接在所述連接架6上,所述伸縮氣缸81穿過所述限位板82延伸至所述連接架6頂部,所述抵接頭83連接在所述伸縮氣缸81上。
所述連接架6內側壁上設置有固定塊11,所述固定塊11上設置有自動阻擋塊12。
所述定位板3底部設置有滾動輪13,所述滾動輪13滾動連接在所述固定架5的內側壁上。
相鄰同步帶輪之間通過連接軸連接,一端的同步帶輪在驅動電機的帶動下進行轉動,帶動連接軸轉動,帶動另一端的同步帶輪進行轉動。
工作原理:通過在傳送結構底部設置識別單元、傳感單元和阻擋單元,當將產品放置在定位槽內,驅動電機驅動同步帶輪進行轉動,從而帶動傳送帶進行轉動,使得產品在定位板的帶動下進行移動,當經過第一個傳感器感應,定位板到達相應的位置會停止,識別單元對定位槽內的產品進行識別,識別后,定位板繼續在傳送帶的帶動下移動,經過第二個傳感器時停下,機械手將其抓取對應的位置,從而滿足不同產品的高精度上料,使得上料裝置可適用于多種產品的上料。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推薦新聞